你的位置:Phoenixcoin中文网 > BitMart Token中文网 > 淘旧书,一种快速时代的减速疗法
淘旧书,一种快速时代的减速疗法
发布日期:2025-01-04 17:15    点击次数:114
我和卢涛在嘉里中心楼下的小饭馆吃完工作晚餐,正华灯初上,心情不好不坏,便决定再去中山北路地下的苍蝇酒馆喝两杯嗨棒。走了不到100米,突然临时起意,决定去逛旧书店。老城区就是这点方便,一袋烟的工夫靠“11路”去哪儿都行。关于这家二手书店,此前我匆忙来过一次,面积小客人又多,前阵子被媒体曝光了几回就吸引了不少青年来打卡,当时见周末拥挤的人群感觉心慌,只能离开。店里的黑胶唱片偏主流,也没淘到符合口味的。阁楼是一间日本漫画屋,两人年轻人坐在地上翻老日漫,遗憾没有啥连环画。我们错过了日漫的年代,小时候受到的故事及美术训练都来自解放后的一批连环画,现在没有人再画连环画了,去收藏一套品相不错的还挺贵。店里的书多偏文学类,偶有哲学社科,也找不到太合趣的。直到卢涛发现了一本王福庵印谱,很薄一本,上海书画出版的,年份不算太老,差强人意。结账时店员报价说48元,我觉得作为这个年代的二手书,并非稀缺,卖得有点贵了。卢涛还是买了,最近他正研究王福庵,撞上了就买,也是缘分。我跟卢涛说,知道不,上海书画出版印谱和字帖这个编辑部就在杭州,而且就在你家附近,咱去拜访一下,说不定能淘到十本八本王福庵。卢涛搞了搞眼镜,说这倒是没想到。二手书店官方图片第二天卢涛跟我说,孔夫子上查了一下,这本书最便宜的就卖48元,又问我:有没有可能昨天的店员结账前现去孔网查的,我说有可能,哈哈哈哈哈,他说哈哈哈哈哈哈。碰到了良心卖家,还省了邮费,突然就开心了,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作为一个长期心怀世界眼高手低的乡镇名媛,过去一年多我过得并不愉快,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国仇家恨,心灵脆弱,感时伤生,啥都不想干,创造力匮乏得很,什么社会活动也不想参与,几乎变成了一个社恐人格,对社交媒体也保持着高度警惕和自觉的距离,以至于多数朋友感觉我已退出了人类共同体。虽然不看演出,不看展览,精神生活也不能完全中断。这一年我几乎只关注一两个自媒体账号,最重要的就是孔夫子旧书网,当然不定期去孔夫子官网浏览淘弄添加收藏夹,也变成了最直接的治愈方式。我写这个完全不是为给谁做广告,甚至连孔网老板姓甚名谁我都不知道。我太爱孔夫子了,你能理解在现代社会对一切都不抱有安全感,感觉人人都能背叛你,只有看到旧书才能平添一点心安的病态心理吗?孔网推送追着看孔网自媒体的文章,是为了发现散落在世界各处的悖时者。这些人并不都经营旧书店,甚至不完全称得上藏书家。有人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地毯式搜索一间又一间旧书店和旧书摊,发现宝藏,又遗憾于其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倒闭,消失,成为历史,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从长沙到郑州,从大同到苏州,我每周跟着旧书搜寻者的轨迹,想象着风和日丽的天气,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套中人,那感觉也太美了。还有些文章是旧书店主写的,这些旧书店主从前干啥的都有,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驾驶员,人生起点不尽相同,最后却殊途同归,走上了一条买卖旧书的不归路。说不归,是一旦凭兴趣走上了这条路,就很难有掉头的可能,被旧书浸泡过的人再做其他的营生,容易感觉违和不屑,心里被挖空了一块,续不上了,人生也就不对了。或者经营压力大,实体店租金足以打消少年的雄心壮志。幸好有网络销售,让全世界热爱旧书的人联合起来,连结起来,成为买卖甚至朋友关系。孔网上有许多电影素材,比如有一年我一直关注一个东北卖家,出售的全是侵华日军的战略地图和资料,非常便宜。我太想买了,又一再于付款的瞬间犹豫,有点害怕真收到这些血泪往事,更好奇他从哪儿搞来的?又记得一个天津卖家,一直出售19世纪德国石版画,品相也不错,只可惜太好的仍旧买不起。还有许多卖民间古董的,五大官窑口俱全,白菜价,造型奇特直逼当代艺术,成了我长期的娱乐源泉,还看啥综艺,还要啥自行车!一边撸串一边上孔网,什么都有了。最遗憾的是错过了东京盛毓度先生的一封明信片手稿拍卖,已故盛公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却满足了我对中国最后一代名流的想象。成交价也并不高,只是当我发现时已错失良机。孔网上民国手札不少,精品不时出现,字写得大好,只是没资格起贪念,过眼即当拥有了。当年错失的盛公手札一入孔网深似海,我在还没有支付宝的年代误入孔夫子,像是发现了新天地。买的第一本书是我师父在1997年出版的旧书,是他早年间在印度修行时创作的一本思想集。早先问过他,回复说是印数有限,自己手上也没第二本了,遂成遗憾。不想居然在孔网找到了,简直乐不可支。当时我还住在杭州城内,银行卡给卖家打了款的三四天后,邮差往我信箱里塞了一张挂号信提取单。初春午后,我坐公交车晃荡着去三四公里以外的、本区域硕果仅存的邮局去取件。一个来自南京的大牛皮纸袋,封面是蓝色圆珠笔手写的行楷,遒劲有力,人书俱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一看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老同志也称我为“同志”,或许在这位卖家眼里,我们是书友,更是同志,他把他曾经收藏的书转让给我,是完成了一种文化交流的仪式。这位老同志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旧书店主,他也没有店,或许是家里书架放不下,只能把一些读过的放在网上,寻找有缘人。我收到的师父旧书内页那还是孔网的1.0时代。后来我屡次从孔网上收到快递送到家门口的书,却再也没有了这样的乐趣。那种非得花一点时间,用最缓慢古老的方式,满怀期待的心情去迎接一份小缘分的心情,简直是无以复加的高峰体验。人活什么呢,我想很多时候就是活这种低效的、无用的确幸。果然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我的不安感多数时候是来自于快,就像《来自星星的你》,片头里都教授一转身,高句丽变成了南韩,土路草屋变成了CBD,冲击极大,让人心慌。早晚被时代淘汰的人,大抵都要从孔网这样的事物上找到一点缓冲的余地。旧书前主人的购书印去年618前后,北京建筑师刘延川托我在杭州的销售网络里找一本海派印谱,出版年份早,存世少。询了几处,就连南山书屋也没有存货了。后来还是在孔网上找到了,显然卖家人很好,年轻的小姑娘,措辞温和,懂书,售价公道,与刘兄书友相称,让刘兄心情大好,还特意给我打了个电话分享这种愉快的心境,我非常感同身受,茫茫网海,找到投契的卖家,互相尊重,敬惜字纸,确是人生乐事。刘兄的购书心得我非常乐于与人谈论书和买书,甚至多年来在朋友圈多次提及书店和买书体验,陟罚臧否都有,总之都是快乐的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杭州文教区的一圈书店,有卖新书,也有二手书,从三联到枫林晚,从文史到学林甚至南华。可惜后来杭州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想象,如今这一圈,一间书店也没有了。这么黄金的地段,大家都开始讨论学区房,所以我偶尔也为今天到杭州来生活创业的年轻人感觉遗憾,虽然网红店铺林立,随时随地能让人感觉生活在“Capitalism”的上升阶段,却错过了那一段并不漫长的凌乱欢乐的时间。如今的杭州,这些林林种种的昂贵奶茶店甜品店让人倍感陌生,我与七零后八零初的朋友闲聊,大家普遍不能理解奶茶的妙处,一杯几十块的奇怪饮料,既不经典,也谈不上多养生,猎奇的口感搭配速食时代,难免令人恍惚。每天喝一杯奶茶的年轻人大有人在,我时常想,喝完了啥也留不下,为什么不用同样的钱买本书?恒久远永流传啊!还能装点居室,只是搬家迁徙麻烦——书总是最重又最难舍弃的家当。比起花样频出的奶茶,书可能太沉重太严肃了,即时的愉悦感不强烈,真可谓让上帝归上帝,让凯撒归凯撒,到最后,还是你喝你的奶茶,我看我的旧书罢。我曾经与从前的制片人聊起想要拍一个关于旧书流通的纪录片,当时脑补这个提案时就已经颅内高潮了,我太想知道这些旧书都是经过怎样的路径才能一路辗转到一个陌生人手上,它们的过去是否跟编织袋、垃圾场和秤杆息息相关,也想知道那些经手过旧书的人,有多少还把它当作人类精神的至高产品。孔网简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信息只要跟那些nice的卖家店主聊聊,在他们有空的时候,当然很乐意跟你交流和分享。唯一不敢聊闲的是专业出售古籍善本的店家,也怕暴露自己在版本学上的无知。但是想想看,他们中大多数也是从一知半解到成为行家,走了许多弯路才有了今天的气象。我们最核心的差异就是有没有真正钻到故纸堆里。我钻不进去,永远隔行如隔山。他们或许不懂区块链比特币,但是靠嗅觉就能区分不同朝代不同书局的刻本印本,简直神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耐得住寂寞,多看多买多交流,我简直想不到人要怎么做才能掌握这样的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这个能力似乎盖得过一切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天赋。卢涛在书店里说,B站上曾经有一个纪录片是专门讲书的,好几集,其中提到了旧书。我其实看过那个纪录片,虽然因为胡歌配音打分很高,但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传递关于书这件事的灵魂。当然非要谈灵魂也太虚了,我想说的是那些被不知名的读者亲手翻过的书,为这个时代的孤独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希望,有时候让人感觉自己并没有被抛弃,也让原本就精神自足的人更加自信,活着平添了些许力量。至于书店是否要以一种实体可感的形式存在,反而倒没让人那么纠结了。新年卢涛和设计师亭亭约我去杭州新开业的茑屋书店谈工作,因为他们都住在附近,我只能硬着头皮赴约去了。此前也去过一回,因为疫情管控,又要预约又要检查的,可这丝毫不能阻挡狂热的粉丝排队打卡,我站在门口瞅了一眼,感觉头晕目眩,没有勇气走进去,只在书店门口的一棵槭树上,发现了艺术家朋友的作品,他用3D金属材料打印了马远画作中的一根树枝,把它嫁接在树上,伪装成浑然天成的样子,仿佛这个异物、外来者天生就长在那棵树上。走过的人很多,没有人发现这棵树的改变,甚至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马远是谁。杭州曾经的露天旧书市从前喝酒的时候卢涛问我,有没有觉得茑屋所在的整个街区像一个虚拟现实主义?面对此情此景,我只想到了老布努埃尔的电影《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反倒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场景里充斥着乱且快活的无产阶级体验,比如塞纳河边的一溜旧书摊,几个欧元也能买到精装限量二手书,不乏名家名作,这时候如果赶上一辆啤酒车就太好了,3欧买瓶酒,一手书一口酒可以荡到天荒地老、火烧圣母院。当然,生在杭州也确确实实有过类似的体验,浙江省图书馆曾经的周末书市,各种生猛狠货,只要你契而不舍总能碰到,真买到了心仪的,就可以三四个人去白沙泉花一百来块吃一顿川菜,还能看变脸,共产主义都快实现了!巴黎旧书摊我第二次来到茑屋,实实在在地走进去,被人群撞得晕头转向,那些被装饰的很好的原版书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我一分钟也无法集中精力阅读一幅图片或者一行文字。真是可怕的体验。那一刻我只想立刻逃离此地,去逛一逛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了迅速回到人间。幸好还有旧书,还有孔夫子,还有依然关心这一切的人们。人间尚在。尚在人间。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号:乡村名媛俱乐部,作者:花十叁,致谢!▼延伸阅读▼芳草斜阳起相思,百年刘庄是我家世界读书日 书香满杭城城市书房 点亮城市文化之光

相关资讯